文章内容是5篇关于「报告文学的代表作有哪些」的工作范文供大家借鉴参考,希望能帮助大家在工作中写依稀大地湾相关文档的时候提供一个有效的参考,助你解决相关写作问题。
no.1 报告文学的代表作有哪些-第1篇
报告文学模式介绍
标题
报告文学比较重视标题, 力争产生一种吸引力和震撼力。标题一应求实,二应讲究修辞,三应具有概括力和气魄。例如:《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国农民大趋势》、《神圣忧思录》、《亚州大陆的新崛起》、《亚细亚怪圈》、 《白夜--性问题采访札记》、《谁是最可爱的人》、《大海雄性的舞台》等。 另外两种报告文学模式的标题有着同样的要求。
开头
开头处理成文章的思想示意图,通常在开头就显示出文章的思想水平和艺术质量,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及场面或触目惊心的议论,简明扼要地把主题提示给读者。 (1)展示出一个生动逼真的生活场面,给人以现场实感。有时还尽力使描写的生活场面上升为意境。如《亚洲大陆的新崛起》,开头就写李四光从国外回来的场面。 (2)交待事件的高潮或结局。如《扬眉剑出鞘》,写栾菊杰剑击受伤,被救护车送往医院。又如《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写李月华逝世后人们的怀念。 (3)抒发作者对主人公的感受。如《船长》。 (4)利用悬念,引出矛盾。如《大雁情》写人们对主人公的矛盾的反映。 开头还可以有其它的方式,如交待写作动机、 开门见山地点题等。
中部
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安排好结构,二是写好人物。 精心安排艺术结构。注意两点: 一是报告文学的主题比文学作品更加鲜明、集中、新颖。安排结构不但要在主题统帅下进行,而且明显贯穿和直接表现主题。 二是要反映和适应不同材料内容的特质。主要采用: (1)借用一般情节小说的结构形式,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常用倒叙手法,引起悬念。还可以采用多线条发展(主副交叉或平行并列)。 一般称这种以时间推移和过程进展为线索的结构为纵向结构。 (2)借用一般散文“以线穿珠”的结构形式,依靠主题思想的论述来直接组合互不相关的材料。《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这样。这种结构可以称为横向结构。 这种结构还可以安排成“闭合式”(借用戏剧结构术语),即选择主人公所处的一个典型场面和高潮时间,作为中心,将主人公一生发展的主要经历穿插在回忆中。 (3)以作者对主人公的认识发展及感情起伏的过程来安排结构。《大雁情》由四个部分组成;四个小标题“她……”、“她? ”、“她”、“她?!”贴切地表现了作者对报道对象认识深化的过程。 典型人物报告文学主要采用这三种结构。 认真写好人物形象。作者必须对人物有着鲜明深刻的认识评价,充满激情地写作。人物形象绝对不能虚构或者拼凑,必须是生活中的真人。作者对人物形象的艺术加工, 仅仅体现在抓住其精神特征即“闪光点”,选择提炼其言行上。 要懂得现代人际关系学来进行新颖、细致的调查访问。要抓住人物性格的鲜明特征。要使人物语言生活化、个性化,再现人物语言。 要写好人物生存的活的社会环境,把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反映, 发掘人物形象普遍的社会意义。
结尾
通常用鼓舞展望式或者哲理思索式。 要与人物形象和场面相结合,造成一种余味无穷的意境。
no.2 报告文学的代表作有哪些-第2篇
报告文学写作技巧
第一节 报告文学概述
“报告文学”这个名词是从外国翻译过来的。它是由“报告”和“文学”两个单词连缀成的词组。“报告”指内容的真实性而言;“文学”指表现手法的艺术性而言。因此,我们所说的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人民群众多彩多姿的生活,揭露为人们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于是,有人称它为“用文学形式写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或“艺术的文告”。
报告文学与新闻报道、通讯有密切关系,但又有所区别。两者相同的,是都以真人真事为写作对象;它们的区别在于:
一、新闻通讯依附于某一事件,写人是以事带人;而报告文学是以人带事,事是背景,甚至是朦胧的远景。它把人物推向前台,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磨擦、矛盾、冲突„„。
二、它有更多的文学色彩,十分注意形象的刻划与细节描写,强调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注意文学手段的运用。
报告文学与小说有类似之处,但二者又是完全不同的文体。美国有“非小说文学”或“非虚构文学”,与报告文学相似。这说明报告文学在表达方法上是类似小说的。但是,它和小说相比,要求严守真实性原则,不能虚构,所有的艺术概括与加工,都不能违犯真实性的原
“在小说里,人生是反映在人物的意识上。
“在报告文学里,人生却反映在报告者的意识上。
“小说有它自己的主要线索,它的主角们的生活。而报告文学的主要线索就是主题本身。”
这段话表明:报告文学是作者思想的更直接的表达——不论写作者所采用的是怎样的一种表述的手段和风格,但都不是,也不必要,更不允许以创造和综合人物典型那样的手段去表述。这就是小说与报告文学二者之间主要的区别,也就是它们各自的界限。
报告文学有三个特点:
(一)鲜明的新闻性
报告文学作家黄钢认为,报告文学的“新闻性至少可以涉及到两点,第一是具有报道的的现实生活作出及时的生动的反映,要追随时代的脚步,用较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动人的情景的感染力,正是因为它的作者依靠新闻敏感来选取生活中发生的、生动的、具有说服力的人物和事件,运用恰当的文学语言形象地、完整地传达给读者。因为严格地忠实于事实,不允许有任何虚构、造假,所以报告文学才被许多人视为“社会史的信实资料”。
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不是单一的概念,而是复合的概念,它包含几个层次。首先,是材料的真实性。作者所采访的材料,都应是实有其事的。这是报告文学真实性的基础和前提。其次,是材料的准确性。准确的材料就是要符合五个“w”,其一不可或缺,也不可歪曲。第三,是本质的真实性。报告文学作者总是调动有限的例证(包括情节、细节、背景和其它)去描述生活、刻划人物、揭示本质的。
(二)强烈的文学性
报告文学属于文学范畴,它是报告,也是文学。它的新闻性(主要是真实性)与文学性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除了虚构与概括的手法不宜引进报告文学,其它一切属于表现形式的文学手法都可以在报告文学中充分调动。调动得越好,就越逼真;越真实,就越富于艺术的感染力。”(理由:《和青年谈谈报告文学》)这就告诉我们,报告文学需要从文学引进多样化的表现方法与技巧,如提炼、剪裁、描摹、比兴、工笔刻划、重笔渲染、精选角度、截取断面、澎湃的抒情、恰当的议论,以及艺术语言的调动等等。总之,除虚构和夸张外,艺术构思、艺术想象、描写、抒情和修辞手法,都是可以采取的文学手段。
(三)深刻的政论性
优秀的报告文学,是时代的号角,历史的见证。它总是要针对着现实生活,大声“发言”的。同时,报告文学的作者在满腔热情地向读者报告现实生活中的先进人物和重大事件时,常常要在作品中抒发感情,发表议论。为了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事件的意义更突出,有时作者要直接站出来报告。因此,报告文学比起小说和其他文学作品来,更能直接地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带有强烈的政论色彩。
综上所述,鲜明的新闻性、强烈的文学性、深刻的政论性,是报告文学的三个特点。明确认识这三个特点,对于学习报告文学写作至为重要。
第二节 报告文学的写作
报告文学可以说是一种新闻小说、非虚构小说。它比通讯的形象性更强。因此,写作报告文学,既应像记者那样进行采访,又要像小说那样构思。报告文学作家类似“记者作家”,其写作方式可以表述为:新闻采访+艺术构思=报告文学。
从这样的独特的写作方式出发,我们写作报告文学应该做到:
一、进行深入采访
小说作家靠积累生活,从生活中得到暗示,获得主题,进行创作。报告文学作家则通过采访获得生活材料(素材)。
采访是十分重要的。报告文学作家理由主张:写报告文学,应该“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医生说“生命在于运动”;对于报告文学作者来说,“生命在于奔跑”。这是因为,写小说是“付出性劳动”,写报告文学是“收入性劳动”,要有“踏破铁鞋”的精神。
我们进行采访,重点应是写作对象周围的有关的人。采访对象决不会说:“我有几个细节,你写进去准保会成为一篇好文章”。事实往往是:会说的人不会做,会做的人不会说。而向对象的周围的人采访,却可以采访到许多生动的典型的细节。
二、精心刻划人物
报告文学要写人物,但不是“塑造”从物,因为它写的人是真实存在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实体。而且,写小说的典型化的方法也不适用于报告文学写作。报告文学中的人物是生活中实有的,不因作者运用典型化而变得高一点或矮一点,胖一点或瘦一点。报告文学写人好似治玉,报告文学作者就是玉石匠人,他是以真实的材料雕琢出光辉照人的艺术品。所以说,报告文学是刻划人物,作者应精心刻划人物。
那么,怎样刻划人物呢?一般来说,应注意从这样几方面努力:
1、重视人物性格的刻划。刻划报告文学人物,只有抓住人物思想性格的特征,才能把人物鲜明的个性刻划出来。
2、使用鲜明的个性化语言。言为心声。生动鲜明的个性化语言,可以使报告文学中的人物鲜明地活动起来,以得呼之欲出的效果。
3、努力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报告文学只有写出人物的灵魂,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刻划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4、认真、精心刻划人物还要注意细节描写、环境描写。
三、巧妙安排结构
艺术构思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巧妙地安排结构。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学习的经验。主要是:
(一)结构属于表现形式,是内容的延伸。从来没有固定不变的结构格式。作者要从描写的对象出发,从面临的读者出发。能写成横断面的,不要拉成纵剖面,更不要总是写成三段式或五段式,即:写一个先进人物,开始写他怎么树立远大理想,怎么经过一个攀登的过程,克服了各种困难,最后达到光辉的顶点。这种公式化的结构不新颖,不为读者欢迎。
过去已有不少作者在努力探索横断面的结构方面取得成就,如理由、陈祖芬的一些作品。至于纵断面的结构,当然也是由许多横断面组成的。
(二)要善于把最精彩、最感人、自已感受最深而最能吸引、打动读者的关键材料,放到最显著的地位,以增强艺术效果。当然,把关键材料放在显著的地位,并非一律要放在开头,也可以放在其他地方。但是不管放在那里,作者都要想办法突出它,着力写好它,使它处于显著的位置。
(三)巧妙地安排结构,还要善于将生活中真实可靠的一刹那进行相对的集中,必要的调动。如在《包身工》中,作者就很巧妙地把包身工所受的苦难的一些特写镜头和横断面,加以调动和集中,组织到一天来写。
四、展开合理想象
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也就没有报告文学,那种把想象同虚构等同起来,从而认为在报告文学创作中不需要想象的观点是不对的。想象是使报告文学增强文学性的一个重要手段。这是因为报告的对象是已发生过的、有很大时间跨度的。理由曾说:“我写过马德里体育宫,但我没有到过;写过巴黎铁塔,但我没上去过;写到过闺房儿女私话,但本人保证没有去偷听过。写这些内容,如果排斥、离开了想象,还怎么写?”因此,只有展开想象,才能写好。
需要说明的是,报告文学写作中的想象与小说创作中的想象不同。小说创作中的想象是故事情节的生发,而报告文学写作中的想象是情节的落实、生活的再现。前者是创造想象,后者是再造想象。报告文学作家写在稿纸上的远远落后于采访本上的,但有时也可能相反。如理由写的《痴情》的最后有一万多字,而采访本上只有几页。他写好后读给写的对象听,被写的人说:“真是那么一回事”。
五、写好精彩议论
在小说等文学作品中,最忌作者的议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而报告文学肩负着向读者“报告”的任务,它可以也应该向读者报告,说明自己的观点,因此在报告文学中常常出现作者的议论。这些议论如画龙点睛,写得形象而精彩,常常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
怎么写出这种议论呢?
(一)叙事写人进入激动人心的高潮时,常常因作者的感情难以抑制,情不自禁地站出来议论;而读者读到这里,也会感情激动,看到作者的议论会拍案叫绝,觉得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因此,这样的议论往往是作者、读者共同发出的心声。如《扬眉剑出鞘》写到栾菊杰负伤,决定继续比赛时,作者情不自禁地议论道:
呵!多么纯真的思想,多么可爱的品格!这就是我们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姑娘,站在欧洲击剑台上,经过独立的判断迸发出的心灵的火花!„„我们应该为有这样毫光四射的年青一代而骄傲。
(二)在报告文学中发表议论,必须以生动的艺术形象作基础,否则议论就会“空洞”。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中的议论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如《包身工》最后一段对“包身工”制
“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但是从我们孩子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样虐待,而现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采用比拟、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进行议论是必要的,有助于增强议论的艺术性。
第三节 报告文学模式
典型人物报告文学模式
●标题。报告文学比较重视标题,力争产生一种吸引力和震撼力。标题一应求实,二应讲究修辞,三应具有概括力和气魄。例如:《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国农民大趋势》、《神圣忧思录》、《亚州大陆的新崛起》、《亚细亚怪圈》、《白夜--性问题采访札记》、《谁是最可爱的人》、《大海雄性的舞台》等。另外两种报告文学模式的标题有着同样的要求。
●开头。通常在开头就显示出文章的思想水平和艺术质量。往往把开头处理成文章的思想示意图,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及场面或触目惊心的议论,简明扼要地把主题提示给读者。
(1)展示出一个生动逼真的生活场面,给人以现场实感。有时还尽力使描写的生活场面上升为意境。如《亚洲大陆的新崛起》,开头就写李四光从国外回来的场面。
(2)交待事件的高潮或结局。如《扬眉剑出鞘》,写栾菊杰剑击受伤,被救护车送往医院。又如《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写李月华逝世后人们的怀念。
(3)抒发作者对主人公的感受。如《船长》。
(4)利用悬念,引出矛盾。如《大雁情》写人们对主人公的矛盾的反映。
开头还可以有其它的方式,如交待写作动机、开门见山地点题等。
中间。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安排好结构,二是写好人物。
精心安排艺术结构。注意二点。一是报告文学的主题比文学作品更加鲜明、集中、新颖。安排结构不但要在主题统帅下进行,而且明显贯穿和直接表现主题。二是要反映和适应不同材料内容的特质。主要采用:
(1)借用一般情节小说的结构形式,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常用倒叙手法,引起悬念。还可以采用多线条发展(主副交叉或平行并列)。一般称这种以时间推移和过程进展为线索的结构为纵向结构。
(2)借用一般散文“以线穿珠”的结构形式,依靠主题思想的论述来直接组合互不相关的材料。《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这样。这种结构可以称为横向结构。这种结构还可以安排成“闭合式”(借用戏剧结构术语),即选择主人公所处的一个典型场面和高潮时间,作为中心,将主人公一生发展的主要经历穿插在回忆中。
(3)以作者对主人公的认识发展及感情起伏的过程来安排结构。《大雁情》由四个部分组成;四个小标题“她„„”、“她?”、“她”、“她?!”贴切地表现了作者对报道对象认识深化的过程。
典型人物报告文学主要采用这三种结构。
认真写好人物形象。作者必须对人物有着鲜明深刻的认识评价,充满激情地写作。人物形象绝对不能虚构或者拼凑,必须是生活中的真人。作者对人物形象的艺术加工,仅仅体现在抓住其精神特征即“闪光点”,选择提炼其言行上。要懂得现代人际关系学来进行新颖、细致的调查访问。要抓住人物性格的鲜明特征。要使人物语言生活化、个性化,再现人物语言。要写好人物生存的活的社会环境,把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反映,发掘人物形象普遍的社会意义。
●结尾。常用鼓舞展望式或者哲理思索式。要与人物形象和场面相结合,造成一种余味无穷的意境。
重大事件报告文学模式
●标题。一般要概括或透露文章中重大事件。如《震撼世界的十天》、《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在这片国土上》等。
●开头。与典型人物报告文学的开头相似,一般要求描写较大的场面或事件的高潮。还可以交待作者的写作动机来开头,如《热流》。议论入手,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中间。与典型人物报告文学的中间结构安排方式相似,或借用情节小说的结构,或借用“以线穿珠”式结构。
常常借用电影电视“蒙太奇”的镜头连缀手法,以时间为经,经空间为纬,灵活跳跃,称为“全景式”报告文学。《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在同一时间内,展示了不同地点的人们发扬共产主义协作精神抢救中毒民工的紧张活动。又称纵横交叉式结构。
重大事件报告文学,强调交待事件的全过程及其重点,涉及社会生活面比较广泛。它通过事件本身及作者对事件的态度来体现主题思想,事件贯穿全文,而人物刻划则服从于事件展示。写到的人物往往很多,对多个人物进行简略的粗线条的描写。往往要写出不同人物共同的精神特点。写作时一般都采用特写镜头式的描写方法,也就是在交待事件和揭示问题的过程中,把镜头对准一个又一个的人,寥寥数笔,白描勾勒。当然,也要注意抓住人物的精神闪光点和性格特征,常常用一句话或一个动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所谓重大事件,往往是需要歌颂的社会新事物,当然也有不少对历史进行反思、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阴暗面进行暴露的事件,更可能是歌颂和暴露兼而有之的事件。如《历史沉思录--井岗山红卫兵大串连三十周年祭》、《丐帮漂流记》和《大兴安岭大火灾》就是这样。
●结尾。常常是主题的总结和升华,或者一种感慨和展望。
社会问题报告文学模式
●标题。突出表明这类报告文学的特点:颇具气魄,一揽无余。如《白夜--性问题采访札记》、《神圣忧思录--中小学教育危境纪实》、《强国梦》等。
●开头。议论为主,宏观把握。常以一个细节引起。
●中间。综合表现社会问题。从某一社会问题出发,广泛采访,综合研究,以宏观的表现和理论的升华见长。随着八十年代经济及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原来长期被封闭的种种社会矛盾一一暴露出来,开放搞活政策也给正视和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背景。诸如物价、教育、留学、人口、住房、独生子女、家庭婚姻乃至妓女、吸毒等问题,日益引起人民大众的关注,更激起报告文学作家对社会生活深层开掘的勇气。这类报告文学继承了我国报告文学作为“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分支的优秀传统,忠实于生活的本质,坚持题材严格的纪实性。作者往往在全国范围内大量收集同属于一个社会问题的社会现象,在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的主导下进行选择、提炼。
结构常常采用“全景式”、“卡片式”。
人物形象往往较多,与重大事件报告文学一样,要求写出共同的精神特质,写出各自的个性和语言,服从于全文主题的表达。
具有宏观全景的气魄。然而,易于产生贪大求全、罗列见闻的毛病。要有理论的升华、形象描绘的细致生动。不能过份追求轰动效应。要以严肃和求实的态度来写作。
●结尾。往往重申和强化问题,引人注意。
no.3 报告文学的代表作有哪些-第3篇
报告文学的代表作有哪些?
解决时间:2008-2-17 11:26
报告文学是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速写、特写、文艺通讯的总称。它以叙事纪实为主体,以报告真相为己任,即要求作品中占主体的人与事必须真实,具有新闻性;又经过艺术加工,以形象反映生活,并饱含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态度,具备文学性。请问报告文学中,有哪些著名作品?
赵 瑜 《马家军调查》 王 海 《王海自述-我是刁民》
甘露萍 《气功大师的“赚钱宇宙流”》 安金鹏 《母亲,我心中你最重》李泽川 《中国试婚现象调查》 何建明 《落泪是金》
常 松 《黑色的五月》 唐师曾 《我钻进了金字塔》
长 江 《战争时期的爱情》 李南央 《我有一个这样的母亲》
高 红 《冷血》 王沪宁 《狮城舌战》
赫尔曼 《我是妓女吸毒者》 胡兰成 《今生今世》
可 军 《情人隐私》 不 详 《十大超级间谍》
任彦芳 《人怨》 黄传会 《“希望工程”纪实》
刘志武 《暗访借腹生子部落》 陈雅妮 《当代归国留学生》
蔡 康 《花烛泪诉人间情》 唐师曾 《我从战场归来》
高红十 《一百七十三个夜与昼》 潘绥铭 《存在与荒谬》
于士军 《生命在藏北》 杨土斌 《人妖泪》
张继民 《走进世界第一大峡谷》 葛 逊 《九江狂澜》
于 秀 《中国乞丐调查》 文乐然 《沉重的崇重》
邢志远 《那年奉命寻李讷》 内 详 《世界伟大考古纪实报告》
任建民 《雪龙闯北极》 cg 《长江寻梦》
佚 名 《“3·8”大案》 尹 诤 《现代围城》
窦洪涛 《天使与魔鬼结伴而行》 韩 勇 《中国足球俱乐部内幕》
金 琳 《二十一世纪--都做情人,谁做妻子》 傅建中 《红墙白宫——30年前的秘密》
王俊彦 《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 涂 俏 《生存体验》
陈 尘 《边缘女人》 熊育群 《西藏的感动——阿里雪山神秘之旅》刘 君 《反贪局在行动》 向微等 《海上战神不再出击》
朱言禧 《目击美国这八年》 格格等 《情场——一百个女人的情感历练》柯 楠 《难以启齿—堕落权贵忏悔录》 王建刚等 《九年泣血寻女》李宏林 《炼狱警魂--公安战线反腐纪实》 汪继芳 《20世纪最后的浪漫——北京自由艺术家生活实录》
刘子龙 《中国神探》 李 原 《被毁灭的城市》
司马南等 《太乙宫黑幕》 何建明 《中国高考报告》
徐 刚 《拯救大地》 韩作荣 《“马家军”的奥秘》
袁厚春 《百万大裁军》 张胜友 《破冰之旅》
王宗仁 《女人,世界屋脊上新鲜的太阳》 张书绅 《割不断的呐喊》王 晨 《划破夜幕的陨星》 中 夙 《侨乡步兵师》
王中才 《一桩英雄案的始末》 江宛柳 《我在寻找那颗星》
杨匡满等 《命运》 陶斯亮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张雅文 《走过伤心地》 柯 岩 《癌症不等于死亡》
刘志清 《自由国度》 葛 逊 《惊涛裂岸》
徐志耕 《莽昆仑》 夏 真 《生命之歌》
常 扬 《淘金狂潮 》 何建明 《共和国告急》
夏 真 《恸问苍冥》 丰 收 《西上天山的女人们》
赵 瑜 《中国的要害》 罗银胜 《顾准 民主与“终极目的”》
张 玲 《官司惊动中南海》 邢军纪 《都市之魂》
苏廷海 《通天状》 陈桂棣 《淮河的警告》
刘贵贤 《华夏看水人》 尹卫星 《中国体育界》
张湘霖 《白雪覆盖的故事》 麦天枢 《土地与土皇帝》
马役军 《黄土地 黑土地》 焦祖尧 《把爱长留在人间》
凤 章 《“球籍”问题》 霍 达 《国殇》
梅 洁 《走进神农架》 韩作荣 《城市与人》
尹家民 《万隆!万隆!雅加达》 李忠效 《我在美国当律师》
九 九 《魂断台北》 程树榛 《励精图治》
周 明 《冰心与五个孩子》 刘保法 《妈妈的吻》
孙云晓 《命运在敲门》 萧关鸿 《一个人与一段历史》
石 湾 《妙笔丹青》 陈慧瑛 《钟情》
李树喜 《掘海人》 王家达 《血泪铸敦煌》
石子坚 《黑角落——在美国当警察》 陈启能 《苏联大清洗内幕》
阳 光 《网络英雄传》 张梦云 《我的日记
——一个坐台小姐灵与肉的自述》
窦应泰 《香草美人邓丽君》 戴 晴 《储安平与“党天下”》
杜卫东 《败军之帅》 郑世荣 《大西北走笔》
李玲修 《笼鹰志》 徐光荣 《永恒的魔力》
丁 宁 《天山之子》 内 详 《瘾》
史中兴 《他献上一颗虔诚的心》 孟晓云 《胡杨泪》
杨守松 《悲壮的毁灭》 梁 衡 《大无大有周恩来》
卢跃刚 《大国寡民》 杨斌等 《金陵悬案》
谢 烨 《游戏》 谢 烨 《顾城和谢烨情书选》
顾 工 《顾城和诗》 安 倩 《独身女人的情与爱》
丁晓禾 《老三届朝歌·涅盘》 陆 萍 《走近女死囚——生命极地写真》王 桧 《头等要案》 比尔·特克 《新戈尔攀登顶峰》
贾宏图 《大爆炸》 凯恩斯 《精英的聚会》
张海棠等 《21世纪你应关注的中国人》 佚 名 《90年代中国惩治腐败大案要案纪实》
沙 青 《依稀大地湾》 王立新 《走出老屋》
谢望新 《你带走一片阴云》 乔 迈 《三门李轶闻》
桂国强 《天道与人道》 冷 梦 《天使与弃婴》
李鸣生 《中国863》 沙 青 《北京失去平衡》
黄宗英 《小木屋》 桂国强 《此岸与彼岸》
黄宗英 《没有一片树叶》 焦祖尧 《“魔术师”李海仓》
史中兴 《世纪之音--贺绿汀》 毛 锜 《世界第八奇迹发现记》
张胜友 《擎起达摩克利斯剑》 长 江 《1988横竖撇捺》
王宏甲 《无极之路》 李宏林 《追捕“二王”纪实》
陈 惕 《常德“9.1”大案纪实》 佚 名 《隐寂在比利时的中国女“辛德勒”》黄传会 《忧患八千万》 柳 明 《凤栖何方》
郑雅心 《死去活来——我与世界级企业巨头的对话》 桂国强 《瞬间与永恒》桂国强 《忧思与希望》 桂国强 《挑战与抉择》
黄传会 《托起明天的太阳》 康胜利 《从寒门走出的中国软件大王》
贾璋岷 《迷失的晚节——老干部犯罪心态实录》 陈怀国 《洞天风雷——中国空气动力研究试验纪实》
贺铁光 《罪恶的黑洞》 柳 珊 《我本楚狂人——记陈子展先生》
张胜友 《沙漠风暴》 胡 平 《残简:1958》
内 详 《思痛母亲》 安 子 《青春驿站——深圳打工妹写真》
王裕如 《不安的太阳——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心理探索》 方 华 《苍天有眼——司法腐败民怨沸腾》
姜士林 《世界反贪大案系列》 蒋 巍 《爱情,梦里黑土地》
佚 名 《世纪末的黑匣子真相解密》 季 春 《江城打黑》
杨黎光 《没有家园的灵魂——王建业特大受贿案探微》 徐 剑 《鸟瞰地球》胡鞍钢 《中国:挑战腐败》 李 芮 《噬血逃亡》
李鸣生 《“东方红一号”发射追记》 丁晓禾 《老三届朝歌·狂飙——红卫兵童话》
徐 剑 《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诞生》 赵丽宏 《有一个中国音乐家》谢大光 《铁凝和她的父亲》 李敬寅 《国画家罗国士》
李忠效 《我是军人》 博 尔 《98大洪水》
季 春 《江城打黑——吉林、桦甸“4·15”系列暴力犯罪案侦破纪实》 周 毅 《困惑——围城内外现代女性忧思录》
内 详 《可口可乐争霸传》 内 详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
张建伟 《大清王朝的最后变革》 曹 岩 《世纪之约》
和 谷 《市长张铁民》 吴海民 《走向伯尔尼》
傅溪鹏 《人生断裂层》 何启治 《中国教授闯纽约》
郭慎娟 《春逐五更来》 和 谷 《市长张铁民》
周嘉俊 《步鑫生现象的反思》 刘恩龙 《世界屋脊:猛士建造辉煌》牟崇光 《站起来的农民》 理 由 《扬眉剑出鞘》
内 详 《这部经典电影的著作权到底属于谁》 应 观 《摄制**》内 详 《人是太空人的后代》 徐 刚 《世纪末的忧思》
陈祖芬 《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 李士非 《热血男儿》
王宇清 《毛泽东与王季范》 杨筱箴 《刘少奇冤案复查经过》
r·特理尔 《美国人眼中的毛泽东》 佚 名 《戎马一生的战友--刘伯承与陈毅》申 维 《电影人与白日梦》 内 详 《井冈山:鲜为人知的故事》
李忠效 《再生之地——揭开当代中国监狱神秘面纱》 尚 咏 《艾菲尔铁塔拍卖记》
刘乃元 《清河农场》 舒 芜 《历史需要我们作证》
郑秉谦 《两个平常的作家在一个不平常的时刻》 舒 芜 《让伐木者醒来》内 详 《一个堕落警司的口述实录》 光 德 《20世纪遗留的祸患》李国荣 《澳门问题的由来》 周 劭 《澳门奇闻》
栗 里 《故宫盗宝案真相》 李鸣生 《慷慨悲壮的中国火箭》
内 详 《爱因斯坦大脑之谜》 舒 曼 《不为人知的“东京大审判”》宋国城 《白宫记者不好当》 高凤桐 《神秘的》
佚 名 《侏儒的命运》 佚 名 《津贴囚犯》
鲁 宁 《在世界拳王的摇篮里》 盛少奎 《乞丐教师爷》
陈震虎 《一家日本餐馆的秘密》 孙海运 《从大漩涡中逃生》
张其亮 《来自沙漠的奴隶——撒哈拉见闻》 梁淑妍 《印度的童婚》
新 都 《被“糖弹”击倒的“东方之子”》 张 敏 《则天女皇何时重见天日》萧 寒 《伪造周总理批示诈骗案侦破始末》 顾 城 《茅台酒的**》
佚 名 《美方咄咄逼人中国被迫易名》 何彩孝 《戴“假壳”的新娘》王思治 《土尔扈特蒙古重返祖国记》 孙晶岩 《老山—滴血的胸膛》
佚 名 《彩虹下的罪恶 —南非社会治安漫谈》 佚 名 《我见到了本·拉丹》佚 名 《遭遇西雅图—世贸组织部长会议侧记》 佚 名 《中国留学生的同居生活》
佚 名 《知青年代》 佚 名 《咱爸咱妈》
佚 名 《卧底警花——兰格拉夫》 佚 名 《“垮掉的一代”人亡曲尽》佚 名 《密码:科学还是谎言》 佚 名 《肯尼迪艳史真伪辨》佚 名 《政变发生在愚人节》 佚 名 《海湾战争重大间谍案》
佚 名 《中国雇员眼中的日本公司》 佚 名 《在国外看大字报》
佚 名 《纳粹僵尸在复活》 佚 名 《餐桌上看斯大林》
佚 名 《马达加斯加印象》 佚 名 《寻找“九千岁”后裔》
佚 名 《天大的谎言》 佚 名 《知青年代》
佚 名 《咱爸咱妈》 佚 名 《纳粹排犹非偶然》
佚 名 《纽约金库探秘》 佚 名 《库尔斯克坦克大决战——希特勒功败垂成》佚 名 《与狮象为邻的中国人——广西建筑工人在东非》 佚 名 《来自印巴边镜的报告——锡亚琴冰川采访记 》
阿 平 《津巴布韦闹土改》 郭超人 《努乔马总统素描》
刘咏秋 《永远的金达莱——朝鲜日常生活漫谈》 高秋福 《遭遇苏共中央书记》于大波 《中国偷渡客南非遭遇实录》 高津英 《刚果河,我的课桌》
皓 冬 《被遗忘的战争——埃厄边境冲突纪实》 内 详 《中国中学留学生在加拿大》
刘冬杰 《梦断纽约—一个中国偷渡客的自述》 姬新龙 《去平壤当“特派编辑”》赵金川 《印尼特大海难纪实》 刘 昕 《黑手党黑了华尔街》
许博渊 《澳大利亚想做亚洲老大》 王伯庆 《我在美国买房子》
陈 华 《美国大选 谍影憧憧》 王洁明 《彩票,抗不住的诱惑—专访中国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副主任王绍贤》
内 详 《与中国文化有个误会?》 李希光 《“软刀子”猛于“大棒”—兼谈美国“软力量”的作用与危害》
仲 文 《首脑之“吻”名堂多多 》 哲 宝 《可口可乐“清理门户”为哪般》南方朔 《美国强硬外交的幕后黑手——白宫里的“三人帮”》 范 姜 《下面播送:死刑实况录音》
内 详 《揭秘美军特种部队》 李祥瑞 《成龙成“虫?”》
刘 顺 《揭开真主党神秘面纱》 马晓霖 《巴以冲突的记者们》
黄海敏 《站在“三八线”上》 徐剑梅 《伟人还是“伪”人?——告诉你一个
真实的爱因斯坦》
支林飞 《以色列:随时准备打赢下一次战争》 马晓霖 《加沙一家人》郑长宁 《中国神探---侦破大要案件实录》 叶雨蒙 《黑雪--出兵朝鲜纪实》刘咏秋 《非西非东菲律宾》 林伟仁 《让世界享用法国黑面包》
欧 飒 《香港赛马 慈悲为怀》 范力民 《矜持与淫荡——日本人之于性》杨 起 《加拿大小城传奇》 内 详 《药价虚高,“虚”在哪儿——医务工作者细说药价内幕》
张国庆 《责任重于金钱——从9·11危机看美国传媒的嬗变》 王洁明 《用快乐生产金钱——漫谈娱乐经济》
内 详 《禁苑黄昏--一个美国女画师眼中的西太后》 江亚平 《米洛舍维奇:从悲剧到悲剧》
朱伟一 《权力的悲喜剧》 刘 昕 《美国经济会坍塌吗?》
李艳红 《银行卡“卡”在哪里?》 倪乐雄 《西点军校怀古》
刘林森 《美国大学 “一点”生活》 盛世良 《新“三国演义”——中俄美关系透视》
陈珊珊 《陈毅之女忆元帅》 吴伟农 《fda不承认“fda认证书”——fda官员接受采访》
胡光耀 《加拿大留学少儿不宜》 李安定 《不仅仅是“追认”——写在国产轿车价格放开之后》
郑苏春 《不合谐的舞伴——从布什访欧谈起》 广 灵 《苦乐外交官》
支林飞 《吹尽泡沫始见金——裁员风暴下的硅谷》 王艳红 《尴尬的中医药》施广州 《黑色狂飙——我所见到的乌干达》 灵皓冬 《远方有净土》
黄依华 《韩国人,你为什么出离愤怒?》 欧 飒 《“专才”赴港悠着点》薛 颖 《嗜血的“带剑者”——菲律宾非法武装扫描》 范力民 《娇媚与堕落——日本女人的另一面》
赵金川 《梅加瓦蒂能稳住印尼吗?》 江亚平 《丑闻与脱衣女郎》
王树柏 《日本咋进安理会》 王艳红 《传统的添头——漫谈网上购物》王颜广 《海湾大逃亡》 环 球 《2001年度环球财富人物风云榜》
黄兴伟 《英国世袭贵族被逐记》 房 宁 《新加坡:东拼西凑说英语》内 详 《非常隐私》 牛伯成 《中国刑侦一号案》
崔亚斌 《黑帮头目刘涌犯罪纪实》 安 子 《青春驿站——深圳打工妹写真》徐光耀 《昨夜西风凋碧树》 沈 醉 《军统内幕》
房雪霏 《沈阳印象》 石 新 《父爱,让她的爱情走开》
田 丽 《模范丈夫为何叛逃家庭》 孙志伟 《安居梦》
郭凤梅 《我和女儿》 郑长宁 《一号逃犯的九年亡命生涯》
柯云路 《那个夏天你干了什么》 佚 名 《深夜,筑起了第二道中国长城》佚 名 《中苏珍宝岛之战》 佚 名 《88中越南沙海战》
佚 名 《张学良口述西安事变》 内 详 《克格勃绝密档案》
佚 名 《看管好我们的遗传密码》 佚 名 《晚年毛泽东和蒋介石的统一梦》佚 名 《张学良的身后传奇》
no.4 报告文学的代表作有哪些-第4篇
报告文学概述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文学网 更新时间:2012年
基本简介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根据茅盾先生的解释是:报告文学(reportage)是散文的一种,介乎于新闻报导和小说之间,也就是兼有新闻和文学特点的散文,要求真实,运用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典型的细节,迅速地,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往往像新闻通讯一样,善于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事件及时的传达给读者大众。题材既是发生的某一件事,所以“报告”有浓厚的新闻性; 但它跟报章新闻不同,因为它必须充分地形象化。必须将“事件”发生的环境和人物活生生地描写出来,读者便如同亲身经验,而且从这具体的生活图画中明白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茅盾《关于报告文学》)报告文学简单地说就是运用文学艺术形式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具有“文学 轻骑兵”的作用。特征是写真纪实 报告文学兼有文学性、新闻性和政论性三种特点。
国外发展情况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德国、俄国、美国的一些进步作家取材于现实生活所写的旅行记作品,已具有报告文学的特点。无产阶级早期的报告文学作品出现于19世纪中叶巴黎公社期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报告文学进入成熟时期。美国记者j.里德描绘十月革命的长篇报告文学《震撼世界的十天》,是当时的名著。m.高尔基创作《列宁》 等报告文学作品, 主编报告文学集《世界的一日》,并且写了关于报告文学的论文,推动了国际报告文学的发展。 中国发展历史
19世纪的晚清,报纸登陆中国,散文与新闻相结合的产物。报告文学才开始孕 育。鸦片战争之后,出现了第一批初具报告文学雏形的作品,但只是到了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才明显具备了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梁启超之后,报告文学作品慢慢多了起来。
“五四”运动为中国的思想、文化带来深刻的变革,报告文学在题材和思想内容上取得了巨大突破。冰心、瞿秋白、梁启超、鲁迅、柔石、谢冰莹和文学研究会的诸作家都积极写作报告文学。除坚持一贯的爱国主义精神的 宣扬外,同情人民生活疾苦、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罪恶、寻求中国出路、赞扬苏俄革命、表现北伐革命等思想内容更多地表现在他们的作品中。作者们多以亲身经历的事件为素材,作品的抒情性大为增强。到这时,作者们尚没有文体的自觉性,“报告文学”这一名词直到1930年才正式被引进。
1932年阿英选编的《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是第一部以“报告文学”命名的作品集,对“报告文学”这一新兴体裁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0年代初报告文学创作的主题是宣传革命与抗日。在“左联”的推动下,反映工农苦难生活的作品日益增多。此外,作家们的视野进一步扩大到社会其它各行业中。题材得以广泛开拓的同时,报告文学在思想、技巧、文体等方面也日趋成熟。
30年代中后期,报告文学创作迎来了丰收的成熟时期。这主要表现在一批风格各异、形式多样,在艺术性、思想性上都非常成熟的作品的集中问世。它们是夏衍的《包身工》、萧乾的《流民图》、宋之的的《1936年春在太原》、胡愈之的《莫斯科印象记》、林克多的《苏联见闻录》、戈公振的《东北到苏联》、邹韬奋的《萍踪寄语》和《萍踪忆语》、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等。这一时期还诞生了一部大型报告文学集《中国的一日》。这部作品集除少数作家外,大多数作者是非文学工作者,但作品的质量却不低,体现了报告文学的群众性特点。
从抗战爆发到建国前的12年里,连续不断的战争和生活的剧变为报告文学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素材,使报告文学成为当时文学的主流。范长江的《芦沟桥畔》系列战地报告文学,丘东平的作品,大部分反映国民党军队的作战情况,如《第七连••记第七连连长丘俊谈话》等描写了正面战场;碧野的《北方的原野》、姚雪垠的《战地书简》等再现了人民自发的抗日热潮;肃乾的《 血肉筑成的滇缅路》披露了鲜为人知的国际援助的滇缅路的修造情况;黄钢的《开麦拉前的汪精卫》运用镜头语言,刻画了大汉奸的内心世界;《上海一日》是沦陷后的上海奉献的一部珍贵的报告文学集„„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的报告文学创作在这一时期取得了最高的成就。
解放区的报告文学首先是革命历史的记录。反映劳动人民中的先进人物、民族英雄,是解放区报告文学的另一特点。这些作品虽风格不同,但都充满感情,描写真切,其中周而复、华山、刘白羽、黄钢等人的作品成就显著。周而复的《诺尔曼·白求恩片断》堪称表现先进人物作品中的优秀代表。华山的战争题材作品多大笔勾勒,却唱出一曲曲时代气息浓郁的战斗凯歌。刘白羽关于东北战场的报告文学,以强烈的新闻性和政治抒情色彩取胜。
解放后报告文学多以讴歌新社会、新生活、新人物、新事物为主要表现内容。抗美援朝曾是50年代最引人瞩目的题材,涌现出许多影响巨大的作品,出现了报告文学的繁荣局面。
其后,报告文学同其他文学品种一样,受到政治气候的干扰,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坎坷路,终于迎来了新时期的曙光。科学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持真理的英雄这三类人物的撰写,首先掀起了报告文学复兴的热潮。紧接着,风格各异的作家风起云涌,他们贴近生活,紧跟现实,追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地拓展创作题材,开始了中国报告文学的新纪元,有影响的作品层出不穷:
黄宗英的《小木屋》、《大雁情》、《桔》等带有强烈的批判意识;陈祖芬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手法上,都不断追求,不断出新;理由以文采见长,其“小说式”作品强调了他对报告文学艺术价值的重视;以儿童文学起家的柯岩,在报告文学创作中保持了她一贯的纯真的童心;李延国以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诠释他“礼赞这英雄的国土”的创作理想,代表作《在这片国土上》刻画了引滦工程中的英雄群像;孟晓云顽强地不断发出“爱”的呼唤;刘亚洲的军事题材作品题材新颖,知识性、新闻性强,信息量大;为普通人树碑立传,而且比较成功的有李玲修、肖复兴,前者以体育界、艺术界人物的闪光点为创作冲动,后者侧重的则是通过普通人的遭际,揭示现实的隐忧;《二月逆流始末记》、《李宗仁归来》、《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等开启了历史题材纪实作品的先河„„作家、作品之多可谓星光灿烂。 中国的建设速度飞快地发展着,报告文学这一紧贴现实的文学形式,也以坚实的步伐,不断地迈向成熟。全景式报告文学、问题报告文学、学术与新闻以及与文学相融合的报告文学,使中国的报告文学不断地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
在新时期,《人民文学》以醒目的标题,将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刊发在1978年1月号头条位置,揭开了新时期报告文学的第一页。
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品有《绞刑架下的报告》、《包身工》、《西行路上的左公柳》等。
模式介绍
标题
报告文学比较重视标题, 力争产生一种吸引力和震撼力。标题一应求实,二应讲究修辞,三应具有概括力和气魄。例如:《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国农民大趋势》、《神圣忧思录》、《亚州大陆的新崛起》、《亚细亚怪圈》、《白夜--性问题采访札记》、《谁是最可爱的人》、《大海雄性的舞台》等。另外两种报告文学模式的标题有着同样的要求。
开头
通常在开头就显示出文章的思想水平和艺术质量。往往把开头处理成文章的思想示意图,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及场面或触目惊心的议论,简明扼要地把主题提示给读者。 (1)展示出一个生动逼真的生活场面,给人以现场实感。有时还尽力使描写的生活场面上升为意境。如《亚洲大陆的新崛起》,开头就写李四光从国外回来的场面。 (2)交待事件的高潮或结局。如《扬眉剑出鞘》,写栾菊杰剑击受伤,被救护车送往医院。又如《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写李月华逝世后人们的怀念。 (3)抒发作者对主人公的感受。如《船长》。 (4)利用悬念,引出矛盾。如《大雁情》写人们对主人公的矛盾的反映。 开头还可以有其它的方式,如交待写作动机、 开门见山地点题等。
中间
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安排好结构,二是写好人物。精心安排艺术结构。 注意二点。一是报告文学的主题比文学作品更加鲜明、集中、新颖。安排结构不但要在主题统帅下进行,而且明显贯穿和直接表现主题。 二是要反映和适应不同材料内容的特质。主要采用: (1)借用一般情节小说的结构形式,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常用倒叙手法,引起悬念。还可以采用多线条发展(主副交叉或平行并列)。一般称这种以时间推移和过程进展为线索的结构为纵向结构。 (2)借用一般散文“以线穿珠”的结构形式,依靠主题思想的论述来直接组合互不相关的材料。《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这样。这种结构可以称为横向结构。这种结构还可以安排成“闭合式”(借用戏剧结构术语),即选择主人公所处的一个典型场面和高潮时间,作为中心,将主人公一生发展的主要经历穿插在回忆中。 (3)以作者对主人公的认识发展及感情起伏的过程来安排结构。《大雁情》由四个部分组成;四个小标题“她„„”、“她? ”、“她”、“她?!”贴切地表现了作者对报道对象认识深化的过程。 典型人物报 告文学主要采用这三种结构。认真写好人物形象。作者必须对人物有着鲜明深刻的认识评价,充满激情地写作。人物形象绝对不能虚构或者拼凑,必须是生活中的真人。作者对人物形象的艺术加 工, 仅仅体现在抓住其精神特征即“闪光点”,选择提炼其言行上。 要懂得现代人际关系学来进行新颖、细致的调查访问。要抓住人物性格的鲜明特征。要使人物语言生活化、个性化,再现人物语言。 要写好人物生存的活的社会环境,把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反映,发掘人物形象普遍的社会意义。
结尾
常用鼓舞展望式或者哲理思索式。 要与人物形象和场面相结合,造成一种余味无穷的意境。
写作指导
报告文学与新闻报道、通讯有密切关系,但又有所区别。两者相同的,是都以真人真事为写作对象;它们的区别在于:
一、新闻通讯依附于某一事件,写人是以事带人;而报告文学是 以人带事,事是背景,甚至是朦胧的远景。它把人物推向前台,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磨擦、矛盾、冲突„„。
二、它有更多的文学色彩,十分注意形象的刻划与细节描写,强调在真 人真事的基础上注意文学手段的运用。
报告文学与小说有类似之处,但二者又是完全不同的文体。美国有“非小说文学”或“非虚 构文学”,与报告文学相似。这说明报告文学在表达方法上是类似小说的。但是,它和小说 相比,要求严守真实性原则,不能虚构,所有的艺术概括与加工,都不能违犯真实性的原则。
《基希及其报告文学》的作者t·巴克指出:“在小说里,人生是反映在人物的意识上。” “在报告文学里,人生却反映在报告者的意识上。” “小说有它自己的主要线索,它的主角们的生活。而报告文学的主要线索就是主题本身。” 这段话表明:报告文学是作者思想的更直接的表达——不论写作者所采用的是怎样的一种表述的手段和风格,但都不是,也不必要,更不允许以创造和综合人物典型那样的手段去表述 。这就是小说与报告文学二者之间主要的区别,也就是它们各自的界限。
深入采访
小说作家靠积累生活,从生活中得到暗示,获得主题,进行创作。报告文学作家则通过采访获得生活材料(素材)。
采访是十分重要的。报告文学作家理由主张:写报告文学,应该“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 ”。医生说“生命在于运动”; 对于报告文学作者来说,“生命在于奔跑”。这是因为,写 小说是“付出性劳动”,写报告文学是“收入性劳动 ”,要有“踏破铁鞋”的精神。 我们进行采访,重点应是写作对象周围的有关的人。采访对象决不会说:“ 我有几个细节,你写进去准保会成为一篇好文章”。事实往往是:会说的人不会做,会做的人不会说。而向 对象的周围的人采访,却可以采访到许多生动的典型的细节。
刻画人物
报告文学要写人物,但不是“塑造”从物,因为它写的人是真实存在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实 体。而且,写小说的典型化的方法也不适用于报告文学写作。报告文学中的人物是生活中实有的,不因作者运用典型化而变得高一点或矮一点,胖一点或瘦一点。报告文学写人好似治 玉,报告文学作者就是玉石匠人,他是以真实的材料雕琢出光辉照人的艺术品。所以说,报告文学是刻划人物,作者应精心刻划人物。
那么,怎样刻划人物呢?一般来说,应注意从这样几方面努力:
1、重视人物性格的刻划。刻划报告文学人物,只有抓住人物思想性格的特 征,才能把人物鲜明的个性刻划出来。
2、使用鲜明的个性化语言。言为心声。生动鲜明的个性化语言,可以使报 告文学中的人物鲜明地活动起来,以得呼之欲出的效果。
3、努力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报告文学只有写出人物的灵魂,揭示人物的 内心世界,才能刻划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4、认真、精心刻划人物还要注意细节描写、环境描写。
安排结构
艺术构思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巧妙地安排结构。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学习的经验。主要是:
(一)结构属 于表现形式,是内容的延伸。从来没有固定不变的结构格式。作者要从描写的 对象出发,从面临的读者出发。能写成横断面的,不要拉成纵剖面,更不要总是写成三段式 或五段式,即:写一个先进人物,开始写他怎么树立远大理想,怎么经过一个攀登的过程,克服了各种困难,最后达到光辉的顶点。这种公式化的结构不新颖,不为读者欢迎。 过去已有不少作者在努力探索横断面的结构方面取得成就,如理由、陈祖芬的一些作品。至 于纵断面的结构,当然也是由许多横断面组成的。
(二)要善于把最精彩、最感人、自已感受最深而最能吸引、打动读者的关键材料,放到最显著的地位,以增强艺术效果。当然,把关键材料放在显著的地位,并非一律要放在 开头, 也可以放在其他地方。但是不管放在那里,作者都要想办法突出它,着力写好它,使它处于显著的位置。
(三)巧妙地安排结构,还要善于将生活中真实可靠的一刹那进行相对的集中,必要的调动。如在《包身工》中,作者就很巧妙地把包身工所受的苦难的一些特写镜头和横断面,加以调动和集中,组织到一天来写。 ( 四)展开合理想象 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也就没有报告文学,那种把想象同虚构等同起来,从而认为在报告文学创作中不需要想象的观点是不对的。想象是使报告文学增强文学性的一个重要手段。这 是因为报告的对象是已发生过的、有很大时间跨度的。理由曾说:“我写过马德里体育宫, 但我没有到过;写过巴黎铁塔,但我没上去过;写到过闺房儿女私话,但本人保证没有去偷听过。写这些内容,如果排斥、离开了想象,还怎么写?”因此,只有展开想象,才能写好 。
需要说明的是,报告文学写作中的想象与小说创作中的想象不同。小说创作中的想象是故事情节的生发,而报告文学写作中的想象是情节的落实、生活的再现。前者是创造想象,后者 是再造想象。报告文学作家写在稿纸上的远远落后于采访本上的,但有时也可能相反。如理由写的《痴情》的最后有一万多字,而采访本上只有几页。他写好后读给写的对象听,被写 的人说:“真是那么一回事”。
(五)写好精彩议论 在小说等文学作品中,最忌作者的议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而报告文学肩负着向读者“报告 ”的任务,它可以也应该向读者报告,说明自己的观点,因此在报告文学中常常出现作者的议论。这些议论如画龙点睛 ,写得形象而精彩,常常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
议论写作
(一)叙事写人进入激动人心的高潮时,常常因作者的感情难以抑制,情不自禁地站出来议论;而读者读到这里,也会感情激动,看到作者的议论会拍案叫绝,觉得说出了自己的心里 话。因此,这样的议论往往是作者、读者共同发出的心声。如《扬眉剑出鞘》写到栾菊杰负伤,决定继续比赛时,作者情不自禁地议论道:
呵!多么纯真的思想,多么可爱的品格!这就是我们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姑娘,站在欧洲击剑台上,经过独立的判断迸发出的心灵的火花!„„我们应该为有这样毫光四射的年 青一代而骄傲。
(二)在报告文学中发表议论,必须以生动的艺术形象作基础,否则议论就会“空洞”。优 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中的议论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如《包身工》最后一段对“包身工”制度 的议论:? “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 的事了。„„但是从我们孩子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样虐待,而现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采用比拟、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进行议论是必要的,有助于增强议论的艺术性
其它方面
选材采访
选材的要求。报告文学选材的关键是紧扣典型性。即要选择典型的人物、事件、问题、现象等,选择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社会风貌和生活本质的题材,而不仅仅指单一的重点、热点和焦点题材。
采访的要求。报告文学采访较之一般新闻采访要细、要深。报告文学采访的时间、过程较长。报告文学采访是“心灵的采访”。
立意角度
报告文学的立意和角度的关键有3点:第一,要深入开掘,找到最有表现价值的角度,即最能表现社会生活本质和时代精神的角度。第二,在非虚构性的前提下,力避某些主观和客观上的消极因素的介入,做到既不刻意美化和拔高,也不刻意丑化和贬低,既“不虚美”,也“不隐恶”。第三,要有洞见和独到的发现,找到最具独特性的角度。
谋篇结构
报告文学结构的特殊性。报告文学面对的是确实存在的真实材料,但又不能对其作原原本本的简单罗列,而是要对其作取舍、剪裁;既要遵照真实人物本身的行为、思想、性格发展的实际,遵循客观事实、生活本身发展变化的逻辑,又要对它们作多种多样的艺术处理,使其得以艺术地再现。
报告文学结构的多样性。报告文学的结构形式灵活多样,如封闭式结构、开放性结构、板块式结构、卡片式结构等。 写人手法
写好人物是关键。报告文学写人物要注意:选好典型人物;运用典型的事件、片断和细节;用典型的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
非虚构基础上的想象腾飞。报告文学的想象不是创造性想象,而是再造性想象。在非虚构性这一轨道之上,报告文学可以展开想象,以再现事实、复原形象。
多种文体手法的渗透。首先,吸取小说手法;其次,吸取诗歌技巧;再次,吸取戏剧和影视技法;此外,还可吸取散文手法
编注:以上资料来自中国报告文学网,如有补充请及时联系凯发k8官网真人。
no.5 报告文学的代表作有哪些-第5篇
冲不垮的是精神
推不倒的是心的长城
灾难定格,历时定格
2011年8月19日,原本只是历史长河中极其普通的一天可是它却成了四川人民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流经巴蜀大地的石亭江、沱江等江河,隐去往日温柔美丽的笑靥,露出了凶猛可怖的狰狞。
肆虐的暴雨,凶猛的洪水横扫着什邡等地区,暴雨所到之处,江湖水涨,河沟漫溢。 小溪涨!江河涨!水库也涨!
德阳告急!绵阳告急!
流经地区的江河、水库全线告急,恶浪翻滚!
凶猛的洪水跳过设防水位,警戒水位,紧急水位,危险水位,疯狂地涂写着水位纪录。洪水就像是发怒的困兽,吞噬着巴蜀大地,吞噬着人们的家园。
暴雨成灾,中断东南大动脉
暴戾的洪魔,猝然不及防地酿造大大小小的悲剧和灾难。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得沟通出川大动脉的宝成铁路被无情的折断,导致无数旅客被困在车厢中。这其中将会造成多少不可弥补的事,这一切都是难以估量的。这场洪灾,牵动了领导的心,牵动了四川人民的心。那是多少个揪心不眠的日夜,那是多少个流汗流泪也流血的日夜。在这里,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流泪了,省长蒋巨峰也流泪了,那是心痛的泪,忧心的泪。于是成都市政府的领导人员立刻派出抢险工程队500人,机械80余台前往灾区,以最快的速度来到灾区。他们在这里上演了一部部催人泪下的感人事迹,那是一部惊心动魄的人与洪水搏斗的活剧。汗水与血水,生存与毁灭,坚韧与苦难,奉献与牺牲,组成了一曲曲英勇悲壮而又荡气回肠的旋律。
关键时刻,险象环生
在面对灾难的时候时间就是生命,救援人员到达后没有耽误一分钟就开始抢险工作。他们来到石亭江铁路大桥边上,眼前的画面触目惊心。
一列从西安开往昆明的普快旅客列车k165,这列红皮列车已断成4截。其中,15和16这两节车厢被冲到铁路大桥下游500多米远的河中央,火车头到11节车厢已经过河,停在江南边的路基上。而第12到14节车厢停在大桥断裂的南部,剩下的第18节车厢停在断裂大桥的北部。
火车里面已不见行李,火车窗户玻璃可以看到被敲碎的痕迹,晚8点,天黑下来时,停在桥上的第12节车厢里面的灯还可以打亮。现场的铁路工作人员介绍,开灯是便于观察,防止火车继续滑入江中。领导联合德阳、绵竹有关领导成立抢险处置工作指挥部,采取四条措施进行现场处置:一是疏散围观群众,防止围观数千群众坠河。二是维护交通秩序畅通,为施工人员及机具进场提供保障。三是对掉在河中的两节车厢以不再往下游移动为目标,防止对下游的桥梁造成损害。四是铁路部门牵头做方案,让悬挂的车厢尽快拖离,防止掉落。
两节车厢成v字形卡在铁路上
因为连日暴雨,德阳全市加强了防汛巡查力度。当日上午,当地民兵巡查中发现石亭江上的铁路大桥南边岸基处江堤出现溃坝,广汉市小汉镇人武部长郑本禹受命带领50多个民兵在此处加固江堤。
30多岁的郑本禹说起当时的紧张时刻,依然难掩激动。他是挥舞榔头敲碎火车窗户,救出遇险旅客的8勇士之一。
郑本禹说,当日下午3点15分左右,他们正在加固江堤,离他们10多米远的铁路大桥上,由北向南开来一列红皮火车,他们看着火车前10节车厢已经过桥,突然铁路大桥中间2个桥墩垮塌,火车后部15和16这两节车厢掉下,成v字形卡在铁路上。
“紧急!”郑本禹说,当时大家看得目瞪口呆,几秒钟后他们反应过来,立即带领50多个民兵冲上铁路桥。
只有8名民兵手上有榔头,他们顺着铁路桥边一人多宽的人行道赶到垮塌处。“火车内的人乱成一团,哭喊声,求救声嘈杂一片。”郑本禹回忆说。
火车头被拉断后滑上路基,失去动力的中间几节车厢车门无法打开,车窗无法砸开,乘客不断求救。眼看v字形的两节车厢即将坠入江中,郑本禹带着8个手持榔头的民兵砸碎玻璃,开始救人。
里面推外面拉,近400旅客成功逃生
郑本禹介绍,有榔头的民兵负责砸玻璃,剩下的民兵在外面拉被困乘客,里面旅客从里面推。2节车厢里近400名旅客很快被救出车厢,郑本禹估计,总共花了约20分钟。约10分钟后,人员全部转移安置,两节车厢也掉入江中。
宝成线是一条复线铁路,断裂大桥西边是另外一条铁路线。郑本禹说,近400人被救出不久,一列从南往北开出的火车驶过,“估计引起了震动,15和16节车厢彻底断裂,掉入滚滚石亭江”。
郑本禹说,他们往两节车厢内仔细观望过,“确认里面已经没有旅客了”。武警消防支队防止车厢掉落立即冲到下游阻塞河道。
昨日下午6时,断桥现场的旅客被全部转移。石亭江北边靠近铁路桥的江底有10多米宽的溃堤,500多米远处,2节车厢被在建的成都到乐山高速铁路桥墩挡住。
昨晚,德阳武警消防支队支队长黄强,带领60多个消防战士正架起大型探照灯,他们负责监视两节车厢,防止车厢被冲到下游,阻塞河道引起二次灾害。
黄强介绍,他们是下午3时19分接到报警,随后派人携带冲锋舟赶到现场。他介绍,到现场后2节车厢已被淤泥掩埋一半,没有发现遇险人员,铁路部门人员向其确认无人落水。 旅客多自觉维护秩序安全转移
出事列车上的旅客告诉记者,事发后车上一度很混乱,经多人自觉维护疏散秩序,约1300人顺利逃生。
41岁的黎通泉在13号硬座车厢。车子刚到德阳时,黎通泉到12号值班车厢补了一个卧铺,后到10号餐车准备吃东西。
刚到餐车坐下来时,黎通泉车票还没来得及揣进口袋,火车突然剧烈的抖动了一下。“当时很恐怖,仿佛火车开到山路上一样”,黎通泉被抖坐在地板上。
黎通泉感到腰部剧痛,火车颠簸了半分钟左右,终于停下来。黎通泉说,列车长也在餐车,当时她“反应很快”,“很镇定”,要大家不要慌,并立即组织人群向已经过江的火车前部车厢转移。
黎通泉忍住腰部剧痛,从10号车厢转移到8号车厢上,有人扶他,还有人给他找位子坐。到了8号车厢,列车员继续要求旅客再向5号车厢转移。“当时我们也不知是桥墩塌了。”黎通泉说,他转移到5号车厢时,再也走不动了。
此时,旅客开始使用车厢内的破击锤,击碎车窗玻璃,一一撤出火车,闪了腰的黎通泉最后一个被抬出。
14号车厢 军人指挥疏散
昨晚,西安乘客王伟平介绍,当时他在14号车厢头厕所内。15时15分左右,他上完厕所,到洗漱间准备洗饭盒,突然火车剧烈一闪,他的肋骨撞在洗漱台上,因没有扶住,接连被撞两下,“当时以为是地震了”。王伟平马上打开洗漱间的门,到过道上一看,车厢里乱作一团,一些抱着孩子的妇女在痛哭。
车身已经倾斜,车窗下可见褐黄色江水,“很恐怖”。王伟平说,坐在一起的昆明军区现役军人王晓斌和另外几名退役军人都站出来,大声安慰大家不要慌张,并要求大家排队疏散。
“我看到他们都不慌张,我也平静下来了,帮助维持秩序。”王伟平说,很快车厢内的人排成排,向13号车厢前进。“有人越过座位向前冲,被我们制止了,后来秩序就稳定了”。
王伟平介绍,当时车厢已成v字形,14号车厢一头挂在铁路桥上,一头稍微倾斜向江中,15号车厢倾斜得更厉害。外面有人砸车玻璃,15和16号车厢也有人从窗子翻出。10多分钟后,王伟平附近的几节车厢内人全部疏散完毕。王伟平说,王晓斌是最后一个走出车厢的人,“他说里面已经没有人了”。
“今天我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危险,感谢上苍保佑我„„”王伟平日记这样写道。
善后:根据旅客要求进行安置
现场指挥部介绍,1300名旅客随后被送往了广汉中学安置。
从昨晚8时开始,根据旅客自愿要求,当地政府组织大巴,对距离近的乘客,用大巴送回家,大部分愿意乘火车的旅客,使用大巴转运到广汉火车站,转车回家。如果有乘客要求暂住,当地政府将免费安排食宿,暂时安顿在广汉。今日凌晨,新的k165乘务组已经把需要的乘客运往昆明。
德阳武警消防支队支队长黄强介绍,目前他们已向指挥部建议,如果上游不再有大水下来,暂时不做处理。如果上游近日还有大水,建议使用爆破或火炮轰击,处理两节车厢,防止其继续下冲,撞坏下游在建桥梁。
中流砥柱,钢铁长城
滔滔洪水,冲不垮人民大堤;
滚滚洪魔,击不倒钢铁长城。
党员:中流砥柱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平时,党员要为实现这一宗旨努力工作;关键时刻,紧急关头,要为实现这一宗旨奋力拼搏,直至英勇献身。这正是共产党员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生动写照。在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团结一致,坚定信心,夺取抗洪战争的胜利,这是一项极为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是对参加抗洪斗争的每个党员的严峻考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战争年代如此,和平建设年代也是如此。无论是董存瑞、黄继光,还是焦裕禄、孔繁森,等等,都对伟大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我们党内,英雄辈出,群星灿烂,一代一代优秀共产党人已在广大人民心中矗立起崇高的群体形象。在这场洪水面前,中国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会更加熠熠生辉。
他们平凡的事迹中蕴含着伟大的人生哲理,他们朴质的作风中映射着夺目的光彩。在暴雨如注、逐浪滔天的危急关头,共产党员发出的“不要管我,救群众要紧”的呐喊,具有多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他们就是中流砥柱。
最可爱的人:人民子弟兵
人民子弟兵筑起了一道洪魔击不倒、摧不垮的钢铁长城。我们的子弟兵就是每一根坚桩,每一袋沙土,同时筑起了一道道钢铁长堤他们关键时刻站起来,危险时刻豁出来,一个子弟兵就是一面鲜艳的旗帜。当洪水汹汹,畏人胆寒之时;当百姓群众水生火热之时,子弟兵冲锋在前,他们来得及用沙土,来不及用血肉之躯,当肆意的洪水在把他们一次又一次猛烈冲击,甚至要吞噬他们的时候,子弟兵只有一个念头:保卫人民。事实证明,他们做到了。 大桥重建,给予表彰
10月13日上午,石亭江上鞭炮雷鸣、彩旗飘扬,伴随一声长长的汽笛声,一列满载货物的列车缓缓驶过石亭江大桥下行线,标志着宝成铁路石亭江大桥正式恢复双向通车,也标志着公司在经过53天的昼夜施工、艰苦重建后,圆满完成了石亭江大桥的抢险重建任务。四川省委副秘书长彭琳、成都铁路局局长武勇、集团公司总经理唐志诚、五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蒋光全、党委书记朱保胜等领导出席和参加了通车仪式。下午,省总工会、集团公司隆重表彰了在接到铁道部、集团公司重建石亭江大桥命令后,集中优势资源、汇集精兵强将,先后投入施工人员1000余人、各类施工机械200余套,全力投入到石亭江大桥灾后重建任务中的五公司。他们在抢建过程中,项目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工会和共青团组织积极开展劳动竞赛和青年突击队等活动,不断掀起施工决战高潮。项目部全体参建人员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众志成城,不畏艰险,高举“开路先锋”大旗,冒风雨斗酷暑,七战洪水,三抢栈桥,清除拦路虎,夜以继日,争分夺秒,力克旧桥拆除、安全威胁、汛期洪水、工期压力“四大难关”,创造节点工期“六个第一”佳绩,实现安全、质量、工期、环境水土保护“四大目标”,为架梁铺轨赢得宝贵的时间,提前7天完成了宝成铁路石亭江大桥抢险重建的光荣任务,开创了中国铁路桥梁建设史上的新奇迹,再次展示“中铁二局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的精神风采,全面兑现了向祖国和人民的庄严承诺,为中铁二局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社会信誉。
为了表彰先进,树立典型,集团公司对参见单位和员工给予隆重表彰。五公司石亭江大桥抢险重建项目部获四川省总工会“工人先锋号”称号;李泽伦、袁克远、谯华东等11名抢险重建勇士获集团公司党政工团授予“开路先锋”奖章;五公司党委书记朱保胜获“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抢险项目部党支部和第一、第三党小组分别获“先进党支部”、“党小组”称号;刘秦南,朱川林,郑高华等四名同志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回首灾难,低头反思
水,是生命之源;
水,是生物的故乡;
水,是无比珍贵的液态白金。
然而我们的洪灾也是由于水造成的。
在这场洪灾中,人们忘不了双眼布满了血丝的市委书记、市长、县委书记、县长;人们忘不了与他们一起站在激流中打桩、与他们携手并肩、共同战斗的镇委书记和镇长;人们忘
不了靠前紧急指挥他们脱生,自己却走在最后的村支书和村主任;人们忘不了那一面面立在险工险段上、写着共产党员名字的生死牌。
当人们为自己和他人不屈不挠战胜洪水的英雄气概所感动时,也要悄悄地去听一听退去洪水的表白和心声:“我是水,我是雨水,我是露水,我是泉水,我是溪水,湖水,河水,江水„„,我在这个星球里生活了亿万年,让这个星球在浩瀚的宇宙中变成一颗蔚蓝色的珍珠,让千百万种生命在这颗荒芜的星球上萌生,繁衍„„,我栖息在大树和小草的叶脉里,我沉睡在根系盘绕的泥土中,我嬉戏在山间,我荡漾在湖塘,我奔流在宽阔而又洁净的河床上„„,时至今天,我突然失去了家园,没有了树,没有了草,没有了深厚的土壤,没有了溪流和湖塘,我的河床变得拥挤又肮脏,我仓皇地奔突流浪,寻找我的家园„„”
鲁迅先生曾预言:“将来一滴水,将和血液等价。”为此,面对水,我们要学会敬畏,学会珍爱,学会善待,善待水就要像善待自己的宠儿那样充满无私,充满博爱,爱水的一切,享受水的一切,那时水也会尽显博大的胸襟与人类同家园共繁荣。
当全世界的人民都能像珍惜自己的血液一样珍惜水,“水和血液等价”的日子,才会离我们而去„„
2011级汉文三班
唐开美
学号:***